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558篇
  免费   26014篇
  国内免费   13777篇
耳鼻咽喉   2601篇
儿科学   4529篇
妇产科学   1501篇
基础医学   14286篇
口腔科学   4728篇
临床医学   31472篇
内科学   21853篇
皮肤病学   3080篇
神经病学   4913篇
特种医学   9228篇
外科学   23384篇
综合类   72912篇
现状与发展   7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638篇
眼科学   2807篇
药学   32570篇
  353篇
中国医学   24883篇
肿瘤学   10540篇
  2024年   559篇
  2023年   2925篇
  2022年   7655篇
  2021年   9641篇
  2020年   8829篇
  2019年   4434篇
  2018年   4808篇
  2017年   7008篇
  2016年   5218篇
  2015年   9557篇
  2014年   12961篇
  2013年   16554篇
  2012年   23738篇
  2011年   25090篇
  2010年   22903篇
  2009年   20996篇
  2008年   21296篇
  2007年   20319篇
  2006年   18212篇
  2005年   14712篇
  2004年   10167篇
  2003年   8213篇
  2002年   6229篇
  2001年   5798篇
  2000年   4489篇
  1999年   1556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2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62.
背景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全景式"地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FGMS指标与T2DM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探究佩戴FGMS的T2DM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并佩戴FGMS的T2DM患者79例,以尿液检查中UACR是否<30 mg/g将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FGMS指标等。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IR、高血糖时间(TA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探讨FGMS指标与lnUACR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对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 结果 白蛋白尿组T2DM病程长于无白蛋白尿组,三酰甘油(TG)、HbA1c、平均血糖(MBG)、TAR、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葡萄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葡萄糖波动幅度(MAGE)、连续每隔2 h血糖净作用(CONGA2)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I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P<0.05)。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R与HbA1c呈负相关(P<0.001),TAR与HbA1c呈正相关(P<0.001)。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TIR与lnUACR呈负相关(P<0.001),MBG、TAR、SDBG、LAGE、MAGE、CONGA2与lnUACR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70%〔OR=0.038,95%CI(0.003,0.467)〕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P<0.05),TAR升高〔OR=1.046,95%CI(1.000,1.094)〕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IR预测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674,0.894)〕(P=0.003),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3%,最佳切点为69.71%。 结论 在FGMS指标中,TIR>70%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TAR升高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同时,SDBG、LAGE、MAGE、CONGA2等多种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也与UACR密切相关。对TIR水平较低及TAR、SDBG、LAGE、MAGE、CONGA2水平较高的T2DM患者进行FGMS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了解在"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创建示范工作背景下海口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9~11月从海口市内随机抽取两所全日制高校181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不同特征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海口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51.16%,健康素养3个方面的具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知识与理念(63.8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6.31%)、基本健康技能(33.66%).由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专业、民族、户籍及是否吸烟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海口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但各维度的知晓率差异较大,学生专业、民族、户籍所在地、是否吸烟为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针对薄弱环节,调整教育卫生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学生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浸润深度及大小的TTS评分系统对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根治性切除的23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和肿瘤大小构建TTS评分系统,分为TTS 0级、1级、2级,代表肿瘤侵袭性逐渐升高。通过Cox多因素模型分析TTS评分系统作为预后判断工具的可行性。结果:T1-T4期患者肿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3.3±2.7)cm、(4.1±3.1)cm、(6.6±3.1)cm、(9.4±4.9)cm。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浸润和血管浸润显著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45 mm为肿瘤大小的最佳界值,可有效区分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62。综合肿瘤大小的临界值和肿瘤浸润深度,构建TTS评分系统,TTS 0级、TTS 1级和TTS 2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83.3%和70.2%,两两比较后发现,不同TTS状态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T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和大小构建了TTS评分系统,并证明了TTS评分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可拆卸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操作模型的真实性,并初步探讨了模型的教学性。方法利用患者CT建模、精细优化及3D打印技术构建可拆卸垂体腺瘤切除模型。评估者为19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本院及进修医师,其中年资<10分入"低年资组";年资≥10分入"高年资组"。每位医师分别对3D打印垂体腺瘤切除模型进行操作,并于操作前后分别填写调查问卷、评估量表。结果高年资组的探查经验均高于低年资组。真实度项目的得分均在4附近,各评分项间无明显差异;"切除垂体腺瘤"步骤的真实性评分相对较低;高年资组评分普遍低于低年资组。操作前低年资组信心评分显著低于高年资组,操作后两组评分趋于一致;低年资组的垂体腺瘤切除信心评分变化显著高于高年资组(P<0.05)。结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用于教学试验进一步评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探索高校科技期刊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流程再造方案。【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学术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诊断分析,并依据《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一年内的业务流程再造实践,总结和设计普适性较强的高校科技期刊业务流程再造方案。【结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在学术用户群体服务与管理、学术资源挖掘和利用、缩短出版周期和媒体融合等方面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结论】 高校科技期刊要想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必须基于用户日益增长的学术需求进行业务拓展,同时基于技术和机制,与时俱进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尿液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癌相关转录本1(lncRNA PCAT-1)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非浸润性膀胱癌组,选取同期在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受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尿液外泌体中lncRNA PCAT-1表达情况。分析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与尿液脱落细胞学对非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影响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价值及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浸润性膀胱癌组患者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病理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诊断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采用Cox比例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病理分期及lncRNA PCAT-1均为影响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相对表达量5.14±1.04分为高表达组(23例)与低表达组(27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PCAT-1低表达量组生存期明显高于lncRNA PCAT-1高表达组。结论外泌体lncRNA PCAT-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受检者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分期明显相关。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对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分泌性磷蛋白1(SP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Oncomine数据库,对肝细胞癌中的SPP1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意义;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在线分析工具,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在线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结果在筛选到的4项研究中,肝癌组SPP1基因的表达分别为4.92±0.24,0.35±0.30,-0.92±0.29和5.12±0.50,与相应正常组表达量1.96±0.28,-1.23±0.06,-2.93±0.13和1.89±0.31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SPP1高表达组患者诊断后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7.8个月,较SPP1低表达组(84.4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男性(41.0个月vs 84.7个月)、亚洲人群(7.2个月vs 56.2个月)、GradeⅢ级(5.7个月vs23.7个月)或未感染肝炎病毒患者(25.2个月vs 70.5个月)亚组中的总体生存期均显著下降(错误发现率<5%,P <0.001)。透明质酸受体、整合素β1、基质金属蛋白酶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白细胞介素6和纤维连接蛋白1等是显著的节点基因。结论 SPP1与肝细胞癌进展显著相关,高SPP1表达与HCC患者的不良存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